场外期货配资 余音不绝,灌南嵇氏古琴拨动历史回响_嵇康款_嵇孝华_家族

发布日期:2025-04-04 21:43    点击次数:130

场外期货配资 余音不绝,灌南嵇氏古琴拨动历史回响_嵇康款_嵇孝华_家族

嵇氏古琴斫琴技艺

古琴爱好者弹奏嵇氏古琴

嵇孝华弹奏古琴

展开剩余85%

复制的嵇康款古琴

嵇孝华斫制的伏羲式古琴

位于涟水县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嵇安墓

□ 胡利民

以弹奏《广陵散》著称的魏晋名士嵇康,不仅会弹琴,而且会制作古琴,术语称为斫琴。近日笔者到灌南走访连云港市非遗项目“嵇氏古琴(斫琴)技艺”传承人、灌南人嵇孝华,与他抚琴夜话,由三尺古琴,谈起传承不绝的家族文化和古琴历史。

嵇康古琴,复制成功

灌南有相当数量的嵇姓人群,据说他们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后人。近日,嵇孝华成功复制嵇康款古琴,并以嵇康的字叔夜赋名为“叔夜”。嵇孝华介绍,嵇康款式古琴据传由嵇康创制。唐代琴人李勉《琴记》曾经收录嵇康款式古琴的器型图片及具体尺寸:“嵇康琴长三尺三寸三分,用魏中尺。一云三尺七寸。”这款古琴整体简洁流畅,不事雕琢,与众不同之处为底板中部龙池为梅花造型,而其他款式古琴龙池多为长条形或圆形。

据嵇孝华介绍,根据《竹林堂嵇氏宗谱》记载,他是嵇康第66世后人。嵇氏古琴斫琴技艺系家族传承手艺。从父亲嵇国伦老先生那里传承古琴制作手艺后,嵇孝华就一直关注和收集嵇康及嵇氏家族古琴文化史料,自觉传承和发扬光大嵇氏家族古琴文化,发现李勉《琴记》关于嵇康款式古琴的器型图片及尺寸记载后就琢磨如何复原先人所创制古琴。他从2023年秋季动手设计图样,选用百年以上老杉木为琴面、梓木为琴底,全部采用斫坯、安装红木配件、裹布、上灰胎、打磨、髤漆、推光等系列古法手工斫制,经过一年多时间反复打磨终于成功复制嵇康款式古琴,让先人创制的嵇琴得以复活天籁之声。经过资深琴家反复弹奏品评,这款“叔夜”琴音色深沉而富有变化,余音悠远温暖而和谐,给人一种舒适和安心的感觉,能够传达出深远的情感和意境。为此,嵇孝华专门赋诗《咏叔夜琴》:“叔夜琴音韵无穷,古琴弹拨意融融;山水之间传佳音,仙乐飘飘入梦中。”他还请书法家嵇加龙题写后刻于琴底,以作铭记。

中国传统乐器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也有称为嵇琴。嵇琴,一曰嵇康所抚之琴,或曰古琴的一种,相传为嵇康所创制。《晋书·阮籍嵇康等传论》记载:“临锻灶而不回,登广武而长叹,则嵇琴绝响,阮气徒存。”宋代高承《事物纪原·乐舞声歌·嵇琴》记载:“或曰嵇琴,嵇康所制,故名嵇琴,虽出于传诵,而理或然也。”

追思嵇康和一脉相承的家族故人

嵇康字叔夜,谯国铚县人,魏晋时期的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嵇康自幼聪颖,身长七尺八寸,容止出众。他博览群书,广习诸艺,尤为喜爱老庄学说。早年迎娶魏武帝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拜官郎中,授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司马氏掌权后,隐居不仕,拒绝出仕。景元四年,因受司隶校尉钟会构陷,而遭掌权的司马昭处死,时年四十岁。

嵇康行刑当日,神色不变,如同平常一般。他看了看太阳的影子,知道离行刑尚有一段时间,便向兄长嵇喜要来平时爱用的琴,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嵇康把琴放下,叹息道:从前袁孝尼曾跟我学习《广陵散》,我每每吝惜而固守不教授他,《广陵散》现在要失传了。说完后,从容就戮。

嵇康与阮籍等人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成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名列“竹林名士”之首。嵇康通晓音律,尤爱弹琴,著有音乐理论著作《琴赋》《声无哀乐论》。作有《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作“嵇氏四弄”,与蔡邕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隋炀帝曾将弹奏“九弄”作为取仕条件。

嵇氏后人中也有抚琴名家的记载,除了二世祖嵇康,还有三世祖嵇绍也是抚琴高手。《晋书·嵇绍传》中: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艾言于冏曰:“嵇侍中善于丝竹,公可令操之。”左右进琴,绍推不受。冏曰:“今日为欢,卿何吝此邪?”绍回答:“我们以匡扶天下为任,身着正式的官服,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另有《南史·柳恽传》载:南朝宋时有嵇元荣、羊盖并善琴,云传戴安道法。柳恽从之学琴,穷尽其妙。南朝齐竟陵王子良赞曰:“卿巧越嵇心,妙臻羊体。”后谓精于琴艺,深得名琴师心体之巧妙为“羊体嵇心”。清吴伟业《偶成》诗之八:“雅擅潘文乐旨,妙参羊体嵇心。”《嵇氏宗谱》记载四十四世祖嵇迪“雅尚清修、谦德弗耀、善琴瑟”。元代嵇厚(四十六世)亦善琴棋书画,著有《长芗书院记》。嵇钢(五十二世),字克坚,明万历丙午举人,历任海盐县令、河州知州、临洮知府,归订《安东县志》以文字和抚琴自娱。安东县,就是邻近海州(今连云港)的涟水县,海州古地图上经常可以看到。

嵇宗孟(五十八世),字子震,号淑子,淮安府安东县(今涟水)人,天资颖异,22岁拔贡生员,23岁中举人,50岁中进士,明清之际诗文家。曾任武昌府丞、杭州知府,致仕皇授“博学鸿词”,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其诗文声气遍于海内。与大学者顾炎武、四川酉阳古琴名家杨正经(字怀德)为好友。杨正经是明皇宫御用琴师,明亡后其携带崇祯帝御赐的两床古琴避兵祸隐居安东县能仁寺。嵇宗孟为杨正经作五言《听琴》:“我来即抑郁,太常亦感伤。相视不能语,欲去复彷徨。一为歌对越,一为弹琴商。正律协金石,凄响激悲凉。是时乃二月,四野飞严霜。可怜清庙姿,弃置水云乡。”

嵇氏斫琴,家族技艺传承不绝

古琴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嵇氏斫琴人对此充满敬畏之心,对于古琴文化他们坚持保持传统,并根据弹奏需要进行着与之相应的逐渐调整、逐渐改进。一代代普通嵇氏斫琴人把斫琴作为营生,默默地传承这一项家族技艺。

关于嵇氏斫琴,在清末还有一段佳话:嵇良善(六十三世)清同治十年出生,光绪十五年考取生员功名,一生在嵇氏家族祠堂“竹林书屋”教家族子弟读书识字和弹琴。“竹林书屋”1947年毁于战火,地址为现在的涟水县食品公司所在地,“竹林书屋”匾额后一直珍藏在嵇孝华家中。嵇良善当私塾先生是为了养家,弹琴是继承祖先的技艺,所弹之琴也是自己斫制。有一天他闲来无事抚琴弹一首《流水》古曲,琴声引起经过祠堂门口一老者的驻足,情不自禁地走进发出琴声的祠堂。经过互相寒暄得知,到访者是当时“山阳琴派”抚琴名家乔子衡,他来安东(涟水县)访友经过嵇氏宗祠门口。乔老先生对嵇良善所弹之琴特别感兴趣,询问琴的材质和谁人所斫琴,嵇良善拘谨地回答是自己斫琴自娱自乐罢了,琴材是桐木面板梓木底板。乔老先生弹了一首琴曲,对所弹之琴赞赏有加,便问此琴是否出售,嵇良善回复:琴可以赠送给您,您是否能收我为徒?乔先生笑着说:以你的水平比我不差,我们可以成为好友,收徒的事情就免了。也许当时乔老先生也是推托之词,后来他们因赠琴成为好友,同时应乔老先生的邀请,嵇良善及族内琴人也成为“山阳琴派”的成员,这也成为嵇姓家族老一辈时常津津乐道的事情!

嵇氏斫琴人崇尚、继承并遵循古代先贤历代相传下来的传统斫琴之道,严格遵守古制,反对在古琴结构和材料组成上刻意标新立异、胡乱改造。“嵇氏古琴(斫琴)技艺”现已被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江苏有扬州的嵇玉峰(嵇康后裔,族谱第六十七世,斫琴非遗传承人)、连云港的嵇孝华(嵇康后裔,族谱第六十七世,连云港市“嵇氏古琴斫琴技艺”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涟水县嵇礼艳(嵇孝华斫琴弟子)等人都是嵇氏古琴斫琴传人。嵇氏古琴斫琴技法也是嵇氏家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门家族技艺,嵇孝华、嵇玉峰等已经将嵇氏家族的斫琴技艺收集整理成文字,提供给嵇氏后人和广大斫琴人作为参考资料。

(嵇孝华供图) 场外期货配资



上一篇:168股票配资线上站 南山铝业:累计回购约2236万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