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业绩表现依旧不佳,但市场资金仍押注其重整预期,受此影响,*ST景峰股价自7月3日以来持续走强,期间40个交易日中仅有4日调整,其余36日均为涨停板。目前,*ST景峰股价已回升至去年11月时中旬时水平,续刷近9个月以来新高,同时,不计算新股,*ST景峰也超越大众交通、深圳华强等一众人气明星股,成为下半年(7月以来)涨幅居首的A股标的。
近期,市场活跃资金频频搅动ST板块,部分ST股的股价迎来明显波动。仅以本月(8月)行情统计,截至8月27日收盘,不计算停牌股,目前市场上的120余只ST股月内平均上涨近2.6%,大幅高于A股同期均值水平(平均下跌近7.3%)。其中,54只ST股本月实现收涨,板块整体“红盘率”近42.5%,也同样高于A股均值(月内收涨股占比近13.3%)。
文|张润晨
编辑|t
引言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终于在欧洲渐渐消散,然而远东的海参崴却悄然成为了另一个焦点。这一年的10月,中国北洋政府派遣军舰“海容”号巡洋舰和陆军团前往海参崴,似乎是为了响应协约国的呼吁,参与对俄国的干涉行动。
可这一举动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战略意图呢?是北洋政府想借机收复失地,恢复对海参崴的控制,还是仅仅一次外交上的“象征性”行动,以显示新生的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存在感?
面对着这份似乎充满矛盾的军事行动,历史学家和政治分析家们也有各自的解读。本文将试图解开这一谜团,梳理出北洋政府当时在海参崴出兵背后的深层动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战局逐渐明朗。原本属于协约国阵营的俄国,却在同年爆发了著名的十月革命,宣布退出战争。俄国的内战和政局动荡,使得协约国和其他反对阵营产生了恐慌,担心新兴的布尔什维克政府会对外部势力产生威胁。
于是,协约国决定联合起来,对俄国展开军事干涉,遏制布尔什维克的扩张。正是这一背景下,北洋政府决定加入协约国的阵营,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支援。
1918年,北洋政府派兵参与了由英、法、美、日等国组成的14国联军出兵俄国的行动。北洋政府派出的是由陆军和海军组成的部队,尤其是“海容”号巡洋舰,它的出征似乎有着更复杂的政治含义。
从表面看,北洋政府派兵出征海参崴似乎是为了加入协约国的军事行动,帮助维持远东地区的稳定。然而,若从历史的背景来看,北洋政府的这一决定背后,恐怕不单单是出于军事上的合作,更多的是外交和政治上的算计。
首先,北洋政府成立不久,政治地位并不稳固。在战后的国际舞台上,如何争取列强的认可与支持,提升民国的地位,成为了北洋政府的重要目标。
加入协约国阵营,派兵参与干涉俄国,无疑能让北洋政府展示出自己的国际影响力,向世界证明新生的中国有能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就像“海容”号舰长林建章所说:“我们这一出征,不仅是军事行动,更是象征中国重新崛起的信号。”
其次,海参崴的地理位置特殊,曾经是中国的领土。自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海参崴一直处于沙俄的控制之下。对于北洋政府来说,收复失土的愿望一直存在,尤其是在国民情绪高涨的情况下。
出兵海参崴,表面上看是为了帮助协约国维持远东地区的秩序,但实际上也蕴含了恢复对该地区主权的意图。特别是考虑到俄罗斯在1917年爆发十月革命后,政局动荡,北洋政府更希望借此机会,恢复对海参崴的控制。
但问题来了,北洋政府的海军、陆军并没有直接参与到俄国的内战中,而是主要担任了联合国维持治安的角色。
事实上,派遣的“海容”号巡洋舰,并没有参与实质性的战斗,其驻守海参崴的主要任务是与其他协约国军舰一起,维护港口的治安与稳定。如此看来,北洋政府是否真的有打算收复海参崴,还是只是借着这次出兵,进行一场外交上的“炫耀”?
中国驻海参崴的实际行动与任务
1918年4月9日,“海容”号巡洋舰从上海起航,驶向海参崴。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航行后,舰船于17日抵达海参崴。此时,海参崴已经完全被协约国占领。港口内停泊的军舰大多是英国、美国和日本的军舰。
而中国的“海容”号则在港口的中心码头抛锚,接待了中国驻海参崴总领事和中华总商会的代表,受到了热烈的欢迎。然而,“海容”号并未像其他参战国的军舰一样,直接参与战斗。
它的主要任务是维护港口的治安,协助巡逻,与白俄警察共同维持社会秩序。在这段期间,海军舰员还积极与当地华侨组织合作,保护华侨的利益。可以说,驻防海参崴的中国军队并没有直接打击敌人,更多的是象征性的存在。
更有意思的是,北洋政府并未将大量的军事力量投入到海参崴的战斗中,而是选择在其他地方部署更多的部队。陆军方面,仅派遣了一个团,留守海参崴的陆军仅有少数士兵,而大部分陆军则被分派到了中俄边界的五站、双城子等地。
海参崴的历史非常特殊。自从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这片土地便被沙俄占领,并且迅速发展成为了俄罗斯在远东的军事与商业中心。俄国将其建设成为一个大型军港,可容纳数艘万吨级的战舰。
因此,海参崴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争议点,它背后更是一段错综复杂的历史,充满了民族与国际之间的矛盾。对于北洋政府来说,海参崴不仅仅是一块“失土”。它更象征着中国在现代国际体系中对领土的捍卫。
1918年,北洋政府出兵海参崴,无疑给世界各国传递了一个信号:中国虽然遭遇内外困境,但依然有能力站出来捍卫自己的利益。然而,是否北洋政府真打算收复海参崴,或者这只是一个外交姿态,至今仍是一个谜。
结语
1918年北洋政府出兵海参崴,既是一次对俄国的干涉行动,也是一场复杂的国际博弈。从表面看,它似乎是北洋政府借机收复失土,恢复对海参崴的控制。然而,仔细分析之后,不难发现,这背后更包含着北洋政府在国际舞台上谋取更多外交支持的考量。
这场军事行动,从未真正参与战斗,也并未实现收复海参崴的目标,更多的是为了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地位。无论是收复故土,还是另有所图,北洋政府出兵海参崴的行动,最终都成为了历史中的一笔复杂的外交与军事遗产。
参考资料:
揭秘 | 百年前中国出兵海参崴始末股市配资利器,为何放弃占领这片故土? 上游新闻04-14
上一篇:股票配什么意思 杜江夫妇最新机场照,霍思燕穿皮草雍容华贵,杜江又高又帅像男模 下一篇:没有了